认识厘米和米
- 量比较短的物体,可以用( )作单位,厘米可以用字母( )表示。
- 量比较长的物体,通常用( )作单位,米可以用字母( )表示。
- 我的食指宽大约 1( )。
- 教室的长大约是 8( )。
- 一支铅笔长约 15( )。
- 一张床大约长 2( )。
- 数学书的宽大约是 18( )。
- 小朋友的身高约 1( )30( )。
- 黑板长约 3( )。
- 1 米 =( )厘米。
- 500 厘米 =( )米。
- 3 米 – 2 米 =( )米。
- 1 米 – 60 厘米 =( )厘米。
- 70 厘米 + 30 厘米 =( )米。
- 9 厘米比( )厘米短 4 厘米。
- 小明的身高是 95 厘米,再长( )厘米就是 1 米。
- 一根绳子长 1 米,剪掉 30 厘米,还剩( )厘米。
- 一棵大树高约 10( )。
- 妈妈的一步大约长 60( )。
- 门高约 2( )。
认识线段
- 线段是( )的,可以量出( )。
- 两点之间可以画( )条线段。
- 画一条 5 厘米长的线段,从尺子的( )刻度开始画,画到( )刻度的地方。
- 连接两点可以得到一条( )。
- 下面的图形中,是线段的打 “√”,不是线段的打 “×”。
- ( )
- ( )
- ( )
- 三角形由( )条线段围成。
- 正方形由( )条线段围成。
- 长方形由( )条线段围成。
- 一条线段有( )个端点。
- 要知道一个图形是不是线段,要看它是不是( )的,有没有( )个端点。
- 画一条比 4 厘米长 2 厘米的线段,这条线段长( )厘米。
- 用尺子量一量,你发现黑板的边是( )。(填 “线段” 或 “不是线段”)
- 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( )。
-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 5 份,每份是它的( )。
- 下面哪些是线段,写出序号: ( )
- (1)弯曲的毛线
- (2)直尺的边
- (3)手电筒射出的光
- (4)拉直的绳子
- 画一条和下面线段同样长的线段。
![长度单位题单[小学二年级上册原创题单]](https://www.qusuangua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09/线段.jpg)
- 数一数,下面图形中有( )条线段。
- 一个四边形有( )条线段。
- 从一点出发可以画( )条线段。
- 线段比射线( )。(填 “长” 或 “短” 或 “无法比较”)
综合
- 教室的宽大约是 6( ),黑板的长大约是 4( )。
- 小明的脚长约 20( ),他走一步大约 50( )。
- 一支蜡笔长 10( ),10 支蜡笔连起来长( )米。
- 量操场的长一般用( )作单位,量书本的长一般用( )作单位。
- 画一条 3 厘米长的线段,从刻度 2 开始画,应该画到刻度( )。
- 1 米里面有( )个 50 厘米。
- 比 70 厘米短 30 厘米的是( )厘米,合( )米。
- 线段有( )个端点,( )不能量出长度。
- 妈妈的身高是 1( )60( ),她的裤子长约 1( )。
- 5 米和 50 厘米比较,( )更长
答案解析:
认识厘米和米
-
量比较短的物体,可以用(厘米)作单位,厘米可以用字母(cm)表示。
- 这是厘米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。
-
量比较长的物体,通常用(米)作单位,米可以用字母(m)表示。
- 米是用于测量较长物体长度的常用单位。
-
我的食指宽大约 1(厘米)。
- 食指的宽度相对较短,符合厘米的测量范围。
-
教室的长大约是 8(米)。
- 教室长度较长,用米作单位更合适。
-
一支铅笔长约 15(厘米)。
- 铅笔属于较短的物体,通常用厘米来度量。
-
一张床大约长 2(米)。
- 床的长度一般用米来表示。
-
数学书的宽大约是 18(厘米)。
- 数学书的宽度在厘米的测量范畴内。
-
小朋友的身高约 1(米)30(厘米)。
- 描述人的身高时,通常会同时用到米和厘米。
-
黑板长约 3(米)。
- 黑板比较长,用米作单位。
-
1 米 =(100)厘米。
- 这是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。
-
500 厘米 =(5)米。
- 因为 100 厘米等于 1 米,所以 500 厘米换算为米是 5 米。
-
3 米 – 2 米 =(1)米。
- 单位相同,直接进行数值运算。
-
1 米 – 60 厘米 =(40)厘米。
- 先把 1 米换算成 100 厘米,再进行减法运算:100 – 60 = 40 厘米。
-
70 厘米 + 30 厘米 =(1)米。
- 70 厘米与 30 厘米相加得 100 厘米,100 厘米等于 1 米。
-
9 厘米比(13)厘米短 4 厘米。
- 9 + 4 = 13 厘米。
-
小明的身高是 95 厘米,再长(5)厘米就是 1 米。
- 1 米是 100 厘米,100 – 95 = 5 厘米。
-
一根绳子长 1 米,剪掉 30 厘米,还剩(70)厘米。
- 1 米等于 100 厘米,100 – 30 = 70 厘米。
-
一棵大树高约 10(米)。
- 大树的高度通常用米来衡量。
-
妈妈的一步大约长 60(厘米)。
- 人一步的长度一般用厘米表示。
-
门高约 2(米)。
- 门的高度用米作单位比较符合实际情况。
认识线段
-
线段是(直)的,可以量出(长度)。
- 这是线段的基本特征。
-
两点之间可以画(1)条线段。
- 两点确定一条线段。
-
画一条 5 厘米长的线段,从尺子的(0)刻度开始画,画到(5)刻度的地方。
- 从 0 刻度到 5 刻度的距离是 5 厘米。
-
连接两点可以得到一条(线段)。
- 这是线段的定义。
-
下面的图形中,是线段的打 “√”,不是线段的打 “×”。
- (×)如果图形是弯曲的。
- (√)如果图形是直的且有两个端点。
- (×)如果没有两个端点或者不是直的。
-
三角形由(3)条线段围成。
- 三角形的定义。
-
正方形由(4)条线段围成。
- 正方形的边都是线段,有四条边。
-
长方形由(4)条线段围成。
- 长方形的四条边都是线段。
-
一条线段有(2)个端点。
- 线段的端点数量是两个。
-
要知道一个图形是不是线段,要看它是不是(直)的,有没有(2)个端点。
- 线段的两个关键特征。
-
画一条比 4 厘米长 2 厘米的线段,这条线段长(6)厘米。
- 4 + 2 = 6 厘米。
-
用尺子量一量,你发现黑板的边是(线段)。
- 黑板的边是直的且有两个端点,可以测量长度。
-
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(射线)。
- 这是射线的形成方式。
-
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 5 份,每份是它的()。
- 平均分的概念在分数中的体现。
-
下面哪些是线段:
- (1)弯曲的毛线(×),毛线是弯曲的。
- (2)直尺的边(√),直尺的边是直的且有端点。
- (3)手电筒射出的光(×),光可以无限延伸。
- (4)拉直的绳子(√),拉直后是直的且有两个端点。
-
画一条和下面线段同样长的线段,需要用尺子测量原线段的长度,然后按照测量的长度画出新线段。
-
数一数,下面图形中有(根据具体图形确定线段数量)条线段。
- 通过依次连接图形中的点来数线段数量。
-
一个四边形有(4)条线段。
- 四边形的定义就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。
-
从一点出发可以画(无数)条线段。
- 从一点可以向不同方向画出线段,数量是无限的。
-
线段比射线(短)。
- 射线一端可以无限延伸,线段长度是固定的,所以线段比射线短。
综合
-
教室的宽大约是 6(米),黑板的长大约是 4(米)。
- 根据实际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单位。
-
小明的脚长约 20(厘米),他走一步大约 50(厘米)。
- 脚长和一步的长度用厘米度量比较合适。
-
一支蜡笔长 10(厘米),10 支蜡笔连起来长(1)米。
- 一支蜡笔 10 厘米,10 支就是 10×10 = 100 厘米,100 厘米等于 1 米。
-
量操场的长一般用(米)作单位,量书本的长一般用(厘米)作单位。
- 根据物体的大小和长度范围选择单位。
-
画一条 3 厘米长的线段,从刻度 2 开始画,应该画到刻度(5)。
- 2 + 3 = 5。
-
1 米里面有(2)个 50 厘米。
- 1 米等于 100 厘米,100÷50 = 2。
-
比 70 厘米短 30 厘米的是(40)厘米,合(0.4)米。
- 70 – 30 = 40 厘米,40 厘米换算成米是 0.4 米。
-
线段有(2)个端点,(射线和直线)不能量出长度。
- 线段有端点可测量,射线和直线是无限延伸的不能测量。
-
妈妈的身高是 1(米)60(厘米),她的裤子长约 1(米)。
- 描述身高和裤子长度的常用单位。
-
5 米和 50 厘米比较,(5 米)更长。
- 5 米等于 500 厘米,500 厘米大于 50 厘米。